日期:2016-03-10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發布,指出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重點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的第38次教科文組織大會上,“教育2030行動框架”發布,教育的使命被擴大至全納、公平和全民終身學習,給每個人公平的機會?!靶袆涌蚣堋笔锹摵蠂炭莆慕M織對于未來15年教育發展的目標、策略和指標,以期為有關方面提供借鑒。
01給每個人一個公平的機會。
教育 是“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教育2030”)的核心,也是成功實現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在教育愿景的鼓舞下,新教育議程將改變個人、社區及社會的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關注全民教育目標和千年發展目標的未盡事業,并致力于解決全球當前和未來的教育問題。
自2000年以來,“教育2030”的創新點在于通過終身學習增加或擴大教育機會,保證全納與公平、教育質量和學習成果。通過《仁川宣言》,教育界根據整體的發展框架樹立了新的教育目標。新教育議程關注全納與公平,即給每個人一個公平的機會,不讓任何人掉隊。所有人,不論性別、年齡、種族、膚色、民族、語言、宗教、政治及其他政見、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狀況,無論是殘障人士、移民、原住民、青年和兒童,尤其是處于弱勢或被邊緣化的人,都應當有機會接受全納與平等的優質教育,并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新教育議程關注教育公平、學習及技能,強調避免只專注教育機會卻不重視學生在入學后能否獲得相關技能。若按照目前的發展進度,許多國家到2030年將遠遠落后于新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改變目前的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
到2030年,教育體系將招收數以億計的兒童及青少年來完成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及初中教育),并為全民提供平等接受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提供兒童早期教育和保育來確保他們日后長期的發展、學習及健康。教育還要確保所有兒童、青年及成人正在學習并掌握讀寫等相關技能。目前,迫切需要開發貫穿一生的靈活技能與能力,因為人們需要在一個更加安穩、可持續、相互依存的知識型及技術驅動型的世界里生活和學習。
“教育2030”將確保所有人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發展創造性及批判性思維和協作能力,培養好奇心、勇氣及毅力。
基于國際契約和條約,“教育2030行動框架”建立的原則是: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和適應性權利。為了實現這項權利,各國必須確保每個人公平地接受全納的優質教育和學習,接受免費義務教育。教育應當致力于個性的全面發展,增進相互理解、包容、友誼及和平,教育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國家是責任的主體,國家的作用是制定和調整規范及標準。民間團體、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家庭、青年及兒童在實現優質教育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性別平等與全體教育權利密不可分。實現性別平等要以權利為途徑,來保證女童和男童、婦女和男人獲得完整的教育,且公平地完成教育。
02七大目標勾勒未來教育藍圖
03保障終身受教育權
全民全納教育應該得到基本的保障,應該通過實施具有變革性的公共政策,應對學習者的多樣性需求,解決教育機會不平等、少數人群被邊緣化、教育質量不一致和人群歧視等問題?!敖逃?030”特別關注性別和弱勢群體歧視問題,努力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
為了實現“教育2030”的目標,需要調動全球各個國家、區域的積極性,形成有效、全納的合作關系;改善各國教育政策和合作方式;確保全民接受公平、全納和高質量的教育;調動各方資源,保證教育資金的充足;確保監測、落實并審查所有教育目標的指標。
04保證基本政策與法律建設
大量 國際標準條例都在保護受教育權這項基本人權。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例,如條約、公約、協定和議定書以及國際文書,為受教育權建立了牢固的國際規范框架,沒有任何歧視和排斥。在各國政府的主導下,多方利益相關者應該參與審查并采取行動,履行義務,制定強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框架,為素質教育的實現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新議程的實施過程中,各國應關注教育體系的高效、有效及公平。各國政府應該加強教育體系建設,建立和改善適當的、有效的和全納的管理和問責機制,確保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的教育;應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透明有效的融資程序和機制;應進行制度化管理,確保及時可用的數據資源,創新和信息通信技術必需融入教育體系和知識傳播的過程。
05強調公平、全納和性別平等
各國 應開發與改進跨部門政策或計劃,應與“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相一致,消除社會、文化和經濟的障礙,因為這些障礙剝奪了數百萬兒童、青年及成人的受教育權。在國家層面設置相關基準,必須在教育內容、方法、結構和融資策略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從根本上解決特殊人群被歧視和被排斥等問題;應利用基于數據證據的政策來解決相關教育問題;為學校提供校餐、營養指導和健康服務以及教學材料和教育資源的傳輸服務;應保證全納教育的教師培訓。另外,為了衡量教育邊緣化的程度,監測教育目標的進展狀況,各國應該收集、分類、分析教育數據,了解特殊群體的具體特點,努力促進教育的公平與全納。
為了確保性別平等,各國教育部門必須消除由社會、文化或經濟地位造成的性別偏見和歧視。各國政府和合作伙伴必須實行性別敏感政策,改善學習環境;應消除教師培訓和課程監控過程中的性別問題,消除教育機構中的性別歧視和暴力,確保教學與學習在性別上的平等。另外,考慮到殘障人士在接受教育時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影響,各國政府需要特別關注殘疾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確保他們有機會接受素質教育并取得成果。
06關注教育和學習質量
各國 必須通過具體措施來提高教育質量,增加教育機會。各國教育機構應該有充分公平的教育資源,有安全便利、環境友好的教育設施,有足夠的優質教師和教育者,使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各種書籍和學習材料,有開放的教育資源和技術。這些都能促進全球學習者接受全納教育。
另外,各國應該實施教師政策和條例,確保教師和教育者能接受良好的培訓,獲得專業資格并受到激勵,并取得足夠的酬勞,確保他們能夠在整個教育系統內被公平有效地管理和流動;各國應當制定學習質量評估體系,保證教育評估的監測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在認知和非認知領域,教育部門必須明確相關的學習成果指標,并將其作為教學和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來持續地評估。素質教育應保證受教育者的技能、價值觀、人生觀和知識體系的發展,使他們過上健康和充實的生活,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并能應對地方和全球的生存挑戰。各國還需要關注教育質量和創新,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等學科的發展。
07促進終身學習
所有 年齡群體都應該有機會接受教育。各國應通過制度策略和政策,將所有人的終身學習嵌入教育系統,并滲透到教育的各個層級,這要求在所有年齡段和各個教育層級上提供多樣、靈活的學習途徑、入學機會和重新入學的機會,加強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系,加強通過非正式教育機構獲得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驗證和認證。終身學習還包括接受優質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公平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公平機會,并得到相應的質量保證。
此外,各國應該為所有人,尤其是女童和婦女,提供教育機會,來促進公民的讀寫和計算能力,使他們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體面的工作。重要的是,各國應該利用教育、科學和技術、家庭、職業、工業和經濟發展、移民、社會福利和公共財政等部門之間的跨越式合作方式,保證為成年人提供學習、教育和培訓的機會。
08解決緊急情況下的教育問題
自然災害、流行病和武裝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國家和地區之間跨境流動,可能會給之后幾代人留下精神創傷。很多人由于未接受過教育而無法使他們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復蘇。
此外,各國應該為所有人,尤其是女童和婦女,提供教育機會,來促進公民的讀寫和計算能力,使他們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體面的工作。重要的是,各國應該利用教育、科學和技術、家庭、職業、工業和經濟發展、移民、社會福利和公共財政等部門之間的跨越式合作方式,保證為成年人提供學習、教育和培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