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12
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課堂教學中的核心,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要落在實訓課堂教學上。當前雖然大多數職業學校通過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情景教學等使實訓課堂教學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不能回避的是,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仍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那么,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政策落到實訓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公里”出現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什么?還需要進行哪些改革?
聚焦四種典型實訓課堂教學
實訓課堂一——“方形零部件加工”
實訓環境:實訓場地設備老舊、數量少,物品擺放零亂,加工廢料隨意丟放,無信息及電教設備。
教學方式:一名教師上課,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份教案。
授課過程:教師講解本次課目標和主要任務、原理、需要加工的零部件及注意事項;學生三人一組到車床前進行操作,最后加工完成零部件;教師對學生加工零部件進行點評。
課堂觀察:學生認真聽講,沒有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討論;在教師講授和學生操作過程中,只有對零部件的形狀和尺寸要求,缺少相關操作標準要求;學生操作過程中沒有對加工廢料及時整理、收集和擺放的意識。
實訓課堂二——“雙控開關的安裝”
實訓環境:實訓場地和設備較新且數量充足,場地右前靠墻的兩個大紙箱中長短不等的實訓用彩色電線雜亂地纏繞在一起,學生使用時需從中一根根艱難抽取,廢電線頭隨處可見,儀器設備縫隙中可見食品包裝袋,無信息及電教設備。
教學方式:一名教師上課,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項目式教材、一份教案。
授課過程:教師先在學習區講解本次課目標和主要任務,在黑板上畫圖講解雙控開關的工作原理及安裝注意事項;學生分組到設備前操作,完成雙控開關的安裝。
課堂觀察:教師講解十余分鐘后,有一半學生開始低頭說話;有教師提問環節,沒有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討論;在教師講授中沒有排線的標準,學生操作過程中,也沒有排線標準的意識,全憑感覺走;多個學生螺絲刀抓握方法錯誤,沒有得到糾正;最后,教師檢查只要開關可以控制兩盞燈即完成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課堂所在的學校是當地一所重點職業學校,也是當地每年技能大賽的承辦校。
實訓課堂三——“汽車左前大燈不亮的檢修”
實訓環境:實訓課在一體化實訓基地進行,場地寬敞干凈明亮,場地進入路線、學習區、操作區均用黃色標記線劃分,設備設施擺放井然有序,學習區有教學白板。
教學方式:兩名教師上課,主講教師使用教學白板展示演示文稿,講解本次課目標、任務和工作原理,用汽車前大燈教學教具模板演示前大燈正常與不亮;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到實車前操作,各組任務完成回到學習區,教師進行總結。
課堂觀察:學生有序排隊進入學習區,聽課認真;一名教師分管2個組;講解中,沒有操作標準的明確要求,沒有教師實車操作演示環節,沒有視頻資源;學生操作沒有對汽車的防護措施;學生在打開前大燈上的螺絲扣時出現遲疑,教師演示后解決;大燈拆卸、安裝過程中不斷有問題需要教師解決。
實訓課堂四——“網店的裝修”
實訓環境:實訓課在電子商務多媒體教學實訓中心進行,實訓環境整潔,專業特色突顯,有電子商務網站開發平臺支持,有環形擺放的5組實訓操作臺,教室安裝有教學白板。
教學方式:兩名教師上課,主講教師組織學生匯報,由每組學生代表用演示文稿匯報課前任務完成情況;教師學生共同討論修改方案,每組修改任務方案;分組制作,布置課后任務。
課堂觀察:學生分組坐在環形實訓操作臺前,課堂活躍,有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討論;學生課前、課中、課后任務有平臺和資源支持,平臺資源充足豐富,標準要求展示清晰,學生可在課上和課下隨時查找相關微課資源。與本次課相關的微課視頻5個,但存在拍攝清晰度不高、拍攝有抖動、鏡頭語言感不強等問題。
目前,“實訓課堂一”數量不多,但在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還可見,“實訓課堂二、三、四”在職業學校中普遍存在。
探究實訓課堂教學中缺少什么
四種實訓課堂生動真實地顯示出職業學校實訓課堂中還存在粗放式教學?!皩嵱栒n堂一、二”屬于典型的粗放式教學,實訓場地粗放,沒有達到整潔、整齊、有序、安全的要求;教師備課、講解粗放,將教材中的內容稍加解釋就講給學生;操作部分教學粗放,沒有教師或企業人員的操作演示,沒有相關照片或視頻的輔助;學生操作粗放,只要完成任務即可,缺少做好的意識?!皩嵱栒n堂三、四”也存在諸如演示文稿和微課視頻制作粗放等現象。
這說明實訓課堂中粗放式教學與職業標準、崗位標準、操作標準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沒有將“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落實到實訓課堂的教學中,反映出實訓課堂教學:
第一,缺少課堂教學的標準意識。標準是構成職業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是規范學校管理、教學的重要技術制度。標準意識是保證落實實訓課堂教學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的基礎。教師缺少標準意識,課堂就會多了隨意無序?!皩嵱栒n堂二”所在學校技能大賽取得明顯成效,但還停留在為比賽而比賽的層面上,沒有真正理解技能大賽“標準、規范”的真諦,缺乏教學管理的標準和規范。
第二,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實訓課堂是學生獲得基本技能訓練、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場所,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標準規范的實訓環境、嚴格的操作流程和標準能讓學生在起步學習階段就建立起正確、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教師缺少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會出現“只要學生會做,不管學生做好”“課堂教學環境不是上課教師應該管的事”的課堂。
第三,缺少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是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和再思考,是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問題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過程。教師缺少反思,就會讓問題持續,最后習以為常。
第四,缺少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前三種實訓課堂缺少信息技術支持或沒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對標準的操作和過程沒有概念。
第五,缺少優質數字資源。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職業學校為主體的實訓課堂,迫切需要大批優質數字資源。目前數字資源來源多,但優質的不多?!皩嵱栒n堂四”雖然有微課視頻,但視頻質量不高。質量不高的數字資源可能會誤導教學,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改進實訓課堂教學的建議
實訓課堂教學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要實現粗放型實訓教學向精致型、精細化實訓課堂教學的轉變,需要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加大對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尤其是貧困地區、人口大省等的投入力度,改善職業學校辦學基本條件,增加實訓教學設備,滿足實訓教學基本需求。
二是加強實訓標準建設,如實訓環境建設和管理標準、崗位或工作標準、技能操作標準等,讓實訓課堂管理、教學有標準可依可評,推進實訓課堂教學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三是重視教學反思,開展集體教學反思。讓教師學會把一個動態的課堂變成文字式的“課堂教學實錄”,審視課堂教學有哪些成功經驗,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正和完善,并及時交流與探討,促進相互學習借鑒、改進提高。
四是下大力氣抓實訓課堂教學細節,將學校已有管理及教學制度落實、落細、落小。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五是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大資源平臺建設和優質數字資源開發,通過圖片、視頻直觀展示實訓技術難點、重點、關鍵環節等,縮小實訓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差距。
(作者耿潔系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所副研究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