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27
教學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和教學資源開發,實現課堂教學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為學生建立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學習環境。
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互聯網+網絡課程+平臺”階段,主要是滿足高校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和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的需要。
截止到2010年年底,國家級精品課程達到3700余門,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10000多門。在此期間,國家為了推進優質網絡課程共享,開展了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現代遠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統、網絡教育統考網上考試系統與題庫等建設工作。
二是“互聯網+網絡視頻教學+師生互動”階段,主要是著眼于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以及網絡學習的需要。
2011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計劃”,于“十二五”期間建設了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500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對文化素質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開展全課時視頻教學。2012年,MOOC(慕課)在我國興起,進一步推動了網絡視頻教學向師生互動發展,包括線上討論、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
MOOC之所以引起極大關注,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MOOC順應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爭論和實踐,人們已經認識到,MOOC不可能代替當下的課堂教學,因為大學生開展網絡學習除了需要有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求知欲外,還需要具有開展自主性、能動性學習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新生來說,其心理尚未成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不強,無法能動地、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一些研究也表明,只有把傳統教學和MOOC結合起來,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要求更高了。他們不僅僅滿足于專業知識傳授本身,還希望了解相關的跨學科知識、社會背景知識、科研動態以及應用前景,并在課堂上能夠與教師相互交流,反饋學習信息。因此,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要針對當前教學改革難題,滿足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需要,扭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開展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課前、課上、課后的學習主動性。前不久清華大學宣布推出的智能教學工具——雨課堂,將PPT、MOOC、手機微信融為一體,預示著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就是“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
總的來看,我國高校教學信息化面臨著以下主要任務:
一是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
“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教學強調課堂教、課堂學、課堂互動,師生互動一對一、立體交叉。這不僅要求教師提前布置學生在線學習的預習內容,也要求教師把MOOC等網絡資源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并在課堂上通過移動終端與學生互動。由于不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同,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不同,學生發展愿景和學習能力不同,因此,教師要把網絡教學資源的普遍性共享轉變為滿足自身教學需求的選擇性共享。這也表明,推動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不在于鋪攤子、建多少門MOOC,而在于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網絡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
二是加強“兩課”、公共基礎課網絡教學資源的系統化建設。
目前,一些MOOC平臺已經建設了一批公共基礎課程,但缺少系統性,甚至存在重復建設現象。面對各高校面廣量大的公共基礎課教學,任何MOOC平臺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加強系統化設計,按照學科專業分類,結合課程教學的知識點,盡快建設一批網絡教學視頻素材資源庫,包括在數值計算、數字模擬基礎上研制的多媒體動畫。素材庫建設也要分層次,既有供一般教學用的素材,也有供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用的素材。只有不斷豐富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才能使“兩課”、公共基礎課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才可能避免教師臺上講課、學生臺下玩手機的尷尬局面。
三是提高一線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中國古代文論中有一句話:各師成心,其異如面。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怎樣講出精彩”是由教師自己決定的。PPT、MOOC、微信等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有助于教師把自己的個性、才華“講”出來,而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學生們了。因此,高校要支持、關心那些投身于信息化教學改革的老師們。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提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
四是構建信息化教學團隊。
開展“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教學,既需要教師的學識和教學經驗,也需要教師制作PPT、MOOC視頻,運用微信實現實時答題、彈幕互動,以及開展線上討論。所以,組建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學團隊,對開展好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
五是出版適應智能教學的新形態教材。
相對于過去的傳統紙質教材,新形態教材更加凸顯了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的融合,同時也兼具了指導學生開展網絡學習的功能。例如,學生通過手機掃描書中二維碼鏈接窗口,就可以瀏覽相應的網絡資源,開展網上學習。
作者:夏魯惠 《光明日報》(作者單位: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